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 , 快速开始

用ChatGPT做调研,就是这么高效!

2023-7-24 11:4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73| 评论: 0|来自: 易有料

摘要: 当人工智能去做“脏活累活”时,设计师需要运用这些助力,产出更好的产品,才能让众人明显感到,设计与拼贴不一样。人工智能不会因为一小部分人的声音就延缓发展,时代的洪流会卷席每一个人,只是有的早已被波及,有 ...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康石石的一位同事Fisherman,他是我们单位上海校区工业交互学部的学科带头人。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工业交互、人工智能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也都要更了解也更有发言权一些。
因此,今天我便邀请到他,与大家聊聊,如今的ChatGPT,到底能够如何助力我们的作品集创作?

事情是这样的,我的一位学生,在作品集创作过程中花了三四个月的时间调研国内孩子学习兴趣班的生态,最终提出培训机构需要将家长引导为“参与型家长”。

而当ChatGPT(后简称GPT)出现,我发现我在和它聊了四十分钟后,我获得了与该学生调研了足足三个月后一致的结果:“培训机构需要参与型家长涉入”。


继续聊了下去后,GPT甚至开始把教育与社会联系了起来了,“家校合作”,这是我学生即便调研了三个月之后都没有注意到的角度,这让我后背有点发凉。GPT不仅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帮助我们完成调研,甚至比我们做的更深也更广

于是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GPT对我们作品集设计甚至对于一名设计师来说,能提供什么样的助力,我们如何能成功地驯化GPT为我们所用,最后再探讨一下人工智能革命下,我们又将迎来什么样的未来。

文章可能有点长,同学们可以收藏起来找个脑子还能转的时间慢慢看,之后有任何观点和感受,都可以通过文末二维码与我进行讨论。

01讨论GPT前,我们先聊聊它在人工智能体系中身处何位

与AI相关联的名词

说到人工智能,我们躲不开这些概念,AIGC、机器学习、语言模型、算法、算力,这些名词大家或多或少也遇见了,但对于他们之间的关系还是有些摸不着头脑。

其实他们之间的关系很简单,AIGC英文全称是Artificial Intellignece Generated Content,翻译过来就是用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其下分支有生成文字的ChatGPT、生成图像的Midjourney,下图所包含的便是AIGC下的各类产品:



AIGC目前产品 图源:哔哩哔哩博主章章Gian

而算力、算法就相当于AI的配置,像我们普通人的大脑可以算加减乘除、也能算微积分,但算力有限,有时算不了那么庞大的数据,后来我们发明了计算机去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这便是算力。

AI、ML、Deep Learning之间的关系

人工智能学的快不快,深度学习方面能力如何,都属于智能计算范畴,提高算力后,AI就会学的更快更好,而算力的提高与芯片有关。

到这里同学可能想到了近些年我们国家正大力地推动芯片研发,便是有这一层关系在里面,芯片作为基本盘,影响算力,而算力支撑着人工智能未来的各种技术。

所以人工智能是一个很宏大的概念,从外面看是各式各样层出不穷的软件,从里面看可以下达到芯片。

今天基于文章篇幅的问题,我在AIGC众多分支中挑选GPT这一大家比较熟悉的人工智能软件,与大家分享如何将AI用到我们作品集制作的过程中,提升工作效率。

02用好GPT,让你做作品集事半功倍。

选项目方向时,我们有四步走策略,后文也将结合这四个步骤,讨论如何将GPT用到我们作品集中:

What、Why、How、Problem四步

前文提到我与GPT聊了四十分钟的天,聊出学生的调研结果。

把时间拉回起点,从我们与GPT聊的第一句话开始,当时我碰巧孩子准备升小学,这件事让我有些焦虑,于是我想与GPT聊聊”鸡娃“这件事,寻找孩子成长阶段中,父亲应该如何支持孩子成长的答案。

以此为案例,我将与各位同学分享如何通过GPT完成四步走策略,得到我们想要的信息:

1、现象确认

沟通的前提是大家在聊同一件事,所以与GPT聊“鸡娃”前,我首先要确认它知道这是什么,免得到时上来就给我一只鸡。

如果GPT不了解“鸡娃”,同学们也不用慌,可以直接搜几篇专家对于“鸡娃”现象描述的文章投喂进去,让人工智能现场学习,一会成果就出来了。

2、概念学术化

确认我们和GPT聊的是同一个东西后,就可以开始让它为我们工作了。

先给“鸡娃”换个高端点的外衣,毕竟如果通篇文章都是“鸡娃”这个词,文章的专业性与严肃性会受影响,于是我开始问了:

GPT为我找到了“教育竞争”“学习焦虑”“家长摄入度”等专业名称。

GPT词汇寻找、名词替换的功能,小到可以在作品集中用来寻找专业词汇,提高文章专业性,大到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同学留学后可能会遇到不知如何用英文表达相关含义时,都可以问问GPT,它能为你解决很多烦恼。

3、定位优质资源

GPT给我回复了三个名词,其中“家长涉入度”一下抓住了我的眼球,我的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很有内容的词。

抓住这条线索,我让GPT按图索骥地寻找相关知识,这便是GPT的又一功能,它能帮你扩展知识的同时,也能帮你深入学习相关知识。

但如何让GPT准确找到我们所需的知识,就需要点技术了:

“家长摄入有哪些类型,请推荐5篇引用率较高的英文文献并介绍”内含几个关键词“家长摄入”“5篇”“引用率较高”“英文文献”“介绍”,除了中心词家长摄入外,其它都是我添加的定语。

添加定语,是驯化GPT中尤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某种程度上定语越长,找到的信息越准确。

如果没有“引用率较高”,那么GPT可能会把一些不精准的信息发给你,因此不少人吐槽GPT会发假消息,因为没有定语的限制下,GPT会“偷懒”,无法达到我们的要求。

找到文献,并不代表调研的结束,恰恰相反,我们的桌面调研现在正式开始了,这个同学们最头痛的环节,我们仍然可以让GPT帮我们做。

这些文章并不需要我们去读,我们要做的是:提要求。

让GPT直接给我们1500字的文章总结,和“1500字,包括背景、问题、方法、分析、案例、结论六个方面”得出的内容有用性也不一样。

背景、问题、方法、分析、案例、结论是传统学术论文的写作框架,能让我们最大限度地汲取所需知识,在这种结构体系下,学生对自己所做的项目的认知才能足够清晰,足够全面,才是懂用户的设计,否则做出来的东西容易立不住。

图源:Pexels

过去在这一环节,同学们要花大量心力,现在有了GPT,不想读的文章可以让GPT去读,读完产出1500个字的读后感,节省时间不说,GPT的总结可能比我们还到位。

看到这里不知道有没有同学看出来,GPT像个任劳任怨的乙方,我们则是甲方,把脏活累活丢给它去做,省下的时间能去做自己更喜欢、更有创造性的工作。

当然,一次总结并不一定就能达到我们需要的信息深度,这时我们就可以按照前面的驯化流程和GPT多聊几轮天。

比如把感兴趣的概念追问下去,让GPT再搜集文献-总结-延展子概念搜集文献-再总结:

也就是在我搜集“参与型家长涉入”相关信息时,我看到了我学生调研三个月的成果,此时我不过和GPT聊了四十分钟。

此外GPT把“鸡娃”从单纯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扩展到了学校社区与家庭的关系,把家庭教育行为定义为:扩充为社会教育体系的行为,超过了学生的视野。

这也是我上课常和学生说的“不要只做到就事论事”就事论事会让我们困在固有思维与既有社会结构中,无法发散思维找到“柳暗花明”的那条新路,而GPT以别出心裁地方式,直接把我们送到了那条路上。

4、对比分析

找到了需要的相关信息后,我们就要开始对比,对比是哪里出了问题,才会让“鸡娃”变成让孩子与父母双双感到难以承受的存在。

对比的角度有很多,常用的有:时间对比、地域对比、案例对比、政策对比。

于是通过对比,我们明白了原来是有家长角色定位、家庭氛围、孩子自主性等环节贯穿其中,如何把不同的对比合并在一起呢?我们还是可以让GPT去做这件事:

对于取名困难户,GPT还能帮我们取名字:

论文名字起好了,还需要个大纲:

文献综述也加上:

如此GPT便帮我们搭建好了基本架构,我们只需再核查一下它产出与引用是否有误,就能以此为信息根据,进行设计了。

推荐同学们使用GPT是因为我始终相信:人类几千年的文化,积累了极其丰厚的知识遗产,我们所遇到的问题,总会有一本书对应着给出解决方案,过去我们难以找到这本书,有了GPT后不再如此了。

作品:The Weeknd Virtual Concert 作者:Wave XR 图源:https://www.sutueatsflies.com

我不是在相信GPT有多智能,而是相信着人类整体的智慧。

03人工智能与设计师的关系

汉艺学生熟悉的设计双钻模型

前文花了如此多的篇幅去和各位同学分享如何将GPT运用到作品集中,但其实从整个作品集制作的双钻模型来看,GPT所占据的不过是作品集刚开始的前两个步骤,即:

discover,通过调研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与define,洞察与定义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并提出解决问题所要满足的条件。

但我们后期的develop,围绕充分必要条件去深入开发,思考如何把脑海中的概念变成解决方案,与deliver,抵达我们用户的需求,仍有很长的路,而在这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Midjourney、Prompt engineering、Stable Diffusion、DALL.E来提升我们的效率。

图源:Midjourney作的图

前段时间我也在和一些在外学习的学生聊了聊他们学校对人工智能的态度,拿ACCD举例,去年的九月,他们就已经在课程设置中引入了Mdijourney和Stable Diffusion的用法教学。

目前ACCD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账号,然后通过日常的使用训练自己的账号,让人工智能更能理解自己的意思,为自己服务,极大地提升了做作品的效率。

当然这里不是说鼓励同学们拿来主义地用人工智能产出的东西,从专业领域看我们也会发现有的图片透视有问题,有的建模比例不对,ACCD的学生也不敢拿Midjourney去交作业。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QQ|手机版|小黑屋|博士驿站:连接全球智慧,共创博士人才生态圈 ( 浙ICP备2023018861号-3 )平台提供新鲜、免费、开放、共享的科技前沿资讯、博士人才招聘信息和科技成果交流空间。 平台特别声明:线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来自网络或会员发布,均已备注来源;本站资讯仅提供信息和存储服务。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user ,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GMT+8, 2025-9-4 04: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